哈里斯快门效果:通过拍摄三色通道叠加展示时域运动
参见:https://www.zhipianbang.com/news/detail-251726.html
- 灯塔类型片
- KODAK DOUBLE X 5222 FILMSTOCK(1959):micro contrast
- 早期的胶片对紫外线&蓝光高感光(后期才出现对红色感光的胶片)
- 造成:肤色灰暗而优质感
- 1870,胶片光谱能够表现绿光——人们将这种感光乳剂(感应蓝绿、紫外线光,对红光不敏感)称之为“全正色胶片(orthochromatic)”
- 使用全正色滤镜消除红光,呈现1930年前使用的胶片质感——使《灯塔》整体风格偏向早期民族志电影。红色部分(肤色)显得更深,清晰看见毛孔与血管,天空变得明亮
- 1.19:1画幅比:紧凑画幅&拥挤空间,强化这个密闭空间产生的幽闭空间感
- 通过展现头顶空间,制造天花板压在人身上的感觉
- 美术部分都要照顾画幅进行设计
-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而非剪辑的方式,Blaschke避免了因剪辑而造成紧张感的断裂
- “the more shots you have, the less each shot means”
- 复古镜头:早期的三组镜头 triplet lens(Petzval lens)(追溯到1840)
- 漩涡散景效果:远距离拍摄时背景会失焦,这种效果向边缘处会加强
- 因为不是主导视效所以用在heightened moments(强调短瞬) & flashbacks
- 构图划线的强套有点bullshit,但灯塔的画面构建还是很棒的可以看看
5个摄影的技巧
5 Useful In Camera Tricks
- 使用快速pan过场
- 扩展:根据演员的运动趋势运动镜头过场(一组有意思的蒙太奇),加入mask衔接
- 相似物过场:tilt向天空再tilt回
- 演员可以往上扔物品,在掉落完后转到下一个镜头(作为转场)
- 同个物品在两个镜头间动态运动的衔接(如扔接物品)
- 运用长焦、小光圈(减少景深)制造大小时差效果(两人不在同个平面,但长焦中同个平面错觉上)